原文標題:《全球大暴跌,究竟發生了什麼事? 》
原文作者:Liam,深潮 TechFlow
11 月 21 日,黑色星期五。
美股跳水,港股大跌,A 股同步下行,比特幣一度跌破 8.6 萬美元,就連避險的黃金也持續下挫。
所有風險資產像被同一隻無形的手按住,同時潰敗。
這不是某個資產的危機,而是全球市場的一次系統性共振下跌,究竟發生了什麼事?
繼遭遇「黑色星期一」後,美股再次迎來大跌。
納斯達克 100 指數從日內高點暴跌近 5%,最終收跌 2.4%,較 10 月 29 日創下的紀錄高點回檔幅度擴大至 7.9%。英偉達股價一度上漲超 5% 到收盤跌,整個市場一夕之間蒸發 2 兆美元。
大洋彼岸的港股和 A 股未能倖免。
恆生指數下跌 2.3%,上證指數跌破 3900 點,跌幅近 2%。
當然,要說最慘還得是加密市場。
比特幣跌破 86,000 美元,以太坊跌破 2,800 美元,24 小時超 24.5 萬人爆倉 9.3 億美元。
從 10 月 12.6 萬美元高點開始下跌,並一度跌破 9 萬美元,比特幣不僅抹去 2025 年來的全部漲幅,且較年初價格下跌 9%,一股恐慌情緒在市場中開始蔓延。
更可怕的是,作為風險資產的“對沖”,黃金,也沒能扛住,11 月 21 日下跌 0.5%,在 4000 美元每盎司徘徊。
聯準會首當其衝。
過去兩個月,市場一直沉浸在「12 月降息」的預期中,但聯準會突然的態度轉向,像一桶冷水澆在所有風險資產頭上。
在最近的演講中,多位聯儲官員罕見地集體偏鷹:通膨下降慢、勞動力市場韌性強,必要時「不排除再收緊」。
這等於告訴市場:
「12 月降息?想太多。」
CME「聯準會觀察」資料印證了情緒崩塌的速度:
預期的突然破滅,使得美股與加密市場瞬間從 KTV 進入 ICU。
聯準會刺破降息預期後,市場最關注的只有一家公司,英偉達。
英偉達交出超預期的 Q3 財報,按道理應該點燃科技股,可就是這麼一個「完美」利好,持續不了多久,就迅速翻綠、高位跳水。
利好不漲,就是最大的利空。
特別是在高估值的科技股週期裡,如果利好不再推高股價,反而成了出逃機會。
這時候,持續做空英偉達的大空頭 Burry 也來火上加油。
Burry 連續發文質疑英偉達與 OpenAI、微軟、甲骨文等 AI 公司之間錯綜複雜的數十億美元“循環融資”,他表示:
真正的終端需求小得可笑,幾乎所有客戶都由其經銷商提供資金。
Burry 先前已對 AI 泡棉發出多次警告,並將 AI 繁榮與網路泡沫相提並論。
高盛(Goldman Sachs)合夥人 John Flood 在給客戶的報告中直言,單一的催化劑並不足以解釋這場劇烈逆轉。
他認為,目前市場情緒傷痕累累,投資人已全面進入盈虧保護模式,過度關注對沖風險。
高盛的交易團隊總結了當前九個導緻美股下跌的因素:
英偉達利多出盡
儘管 Q3財報超預期,但英偉達股價未能維持漲勢,高盛評論稱,「真正的好消息沒有得到回報,通常是一個壞兆頭」,市場已對這些利好提前定價。
私人信用疑慮升溫
聯準會理事 Lisa Cook 公開警告私人信貸領域存在潛在的資產估值脆弱性,及其與金融體系的複雜關聯可能帶來風險,引發市場警惕,隔夜信貸市場利差擴大。
就業數據未能定心
9 月非農就業報告雖然穩健,但缺乏足夠的明確性來指導聯儲局 12 月的利率決策,降息機率僅小幅上升,未能有效安撫市場對利率前景的疑慮。
加密貨幣崩盤傳導
比特幣跌破 9 萬美元的心理關卡傳導
比特幣跌破 9 萬美元的心理關口,引發了更廣泛的風險資產拋售,其下跌時點甚至領先於美股的暴跌,暗示風險情緒的引發可能始於高風險傳導領域。
CTA 拋售加速
商品交易顧問基金(CTA)先前已處於極度做多狀態。隨著市場跌破短期技術閾值,CTA 系統性賣盤開始加速,加劇了拋壓。
空軍重新入場
市場動能的逆轉為空軍提供了機會,做空部位開始重新活躍,推動股價進一步下跌。
海外市場表現不佳
亞洲關鍵科技股(如 SK 海力士和軟銀)的疲軟表現,未能為美股提供正面的外部環境支撐。
市場流動性枯竭
高盛數據顯示,標普 500 指數頂級買賣盤的流動性規模顯著惡化,降至遠低於年內平均水平。這種零流動性狀態使得市場吸收賣單的能力極差,小規模拋售即可造成大幅波動。
宏觀交易主導市場
交易所交易基金(ETF)的交易量佔市場總成交量的比例飆升,這表明市場交易更多是由宏觀視角和被動型資金驅動,而非個股基本成交量的比例飆升,這表明市場交易更多是由宏觀視角和被動型資金驅動,而非個股基本面,加劇了整體趨勢的下跌能量。
回答這個問題,不妨先看看橋水基金創辦人 Ray Dalio 週四的最新看法。
他認為,雖然人工智慧(AI)相關投資正推動市場形成泡沫,但投資人不必因此急於清倉。
當前市場狀況並不完全類似於投資者在 1999 年和 1929 年見證過的泡沫頂峰。相反,根據他監測的一些指標,美國市場目前大約處於那個水準的 80%。
這並不意味著投資人應該拋售股票。 「我想重申的是,在泡沫破裂之前,很多東西可能還會上漲,」達裡奧表示。
在我們看來,11·21 的下跌並不是突發的「黑天鵝」,而是一場高度一致預期後的集體擠兌,同時也暴露出一些關鍵問題。
全球市場的真實流動性非常脆弱。
目前,「科技 + AI」成為全球資金的擁擠賽道,任何小小的轉折點都會觸發連鎖反應。
特別是,現在越來越多的量化策略交易、ETF 和被動資金支撐起市場流動性,也改變了市場結構,越多交易策略自動化,越容易形成「同一方向的踩踏」。
所以,在我們看來這次下跌本質上是:
自動化交易與資金擁擠度過高造成的「結構性暴跌」。
此外,一個有趣的現像是,這次下跌反而是比特幣先行,加密第一次真正進入了全球資產定價鏈條。
BTC、ETH 不再是邊緣資產,它們已經成為了全球風險資產的溫度計,而且是情緒的最前端。
基於上述分析,我們認為市場並不是真正進入熊市,而是進入一個高波動市場階段,市場需要時間重新校準「成長 + 利率」的預期。
AI 的投資週期也不會立刻結束,但「無腦漲」的時代結束了,市場接下來會從預期驅動轉向獲利兌現,無論美股還是 A 股皆是如此。
作為此輪下跌週期中,下跌最早,槓桿最高、流動性最弱的風險資產,加密貨幣下跌最猛,但反彈也常常最先出現。
歡迎加入律動 BlockBeats 官方社群:
Telegram 訂閱群:https://t.me/theblockbeats
Telegram 交流群:https://t.me/BlockBeats_App
Twitter 官方帳號:https://twitter.com/BlockBeatsA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