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eader-langage
简体中文
繁體中文
English
Tiếng Việt
한국어
日本語
ภาษาไทย
Türkçe
掃碼下載APP

中本聰雕像被丟進湖里,盧加諾的「歐洲加密夢」還在嗎?

2025-08-04 13:40
閱讀本文需 14 分鐘
中本聰的確是整個加密產業的靈魂,但不一定是瑞士盧加諾的。
原文標題:《中本聰雕像沉入湖底,「歐洲加密之都」的焦慮浮出水面》
原文作者:David,深潮 TechFlow


8 月 3 日清晨,瑞士盧加諾,市政工人在水中撈起幾塊不銹鋼碎片。


幾小時前,這些碎片還是一座完整的中本聰雕像。一個城市獻給比特幣創造者的敬意,現在卻成了湖底的廢鐵。


推特用戶 @Grittoshi 最先發現雕像失蹤。他回憶說,8 月 1 日瑞士國慶日當晚,雕像還矗立在 Parco Ciani 公園。附近露天咖啡館裡,年輕人正舉杯慶祝。


幾個小時後,這座花費 21 個月設計、號稱從正面看會「消失」的藝術品,真的消失了——以一種沒人預料到的方式。



Satoshigallery,這個致力於在全球 21 個城市豎立中本聰雕像的藝術團體,迅速在社交媒體上懸賞 0.1 個比特幣尋找線索。


不過破案過程出乎意料地簡單。


還是網友 @Grittoshi,用「奧卡姆剃刀」來了一個推理:國慶夜狂歡後的醉漢們路過雕像,可能臨時起意「找點樂子」。他們不可能把雕像搬太遠,最可能就是丟進旁邊的湖。


幾小時後,他的猜測應驗了──市政工人真的從湖底撈出了支離破碎的中本聰。


沒有人被抓獲,也可能永遠不會有。在當地人看來,這大機率就是一群喝醉的年輕人的惡作劇。


雕像只靠兩個焊接點固定在底座上,幾個人合力就能掰斷。從某種意義上說,這比有預謀的破壞更令人沮喪:對破壞者而言,這座價值不菲的雕像不過是酒後消遣的玩物。


雕像確實是碎了。 Satoshigallery 在推特上發文表示:「你可以偷走我們的象徵,但永遠無法偷走我們的靈魂。」


中本聰的確是整個加密產業的靈魂,但不一定是瑞士盧加諾的。


豪邁的宣言背後,去年 10 月,這座雕像剛剛在盧加諾最重要的區塊鏈盛會上揭幕,市長親自站台,稱其為城市數字創新精神的體現。


不到一年,它就被市民丟進湖裡了。


當盧加諾市政府雄心勃勃誓要成為"歐洲加密之都"時,在瑞士這個全球最加密友好的國家,官方的熱情擁抱與民間的真實態度之間,可能存在著比盧加諾湖更深的鴻溝。


雕像可以打撈,但信任呢?


盧加諾 Plan B:用錢砸出來的加密之都?


2022 年 3 月,當比特幣還在 4 萬美元徘徊時,盧加諾市長 Michele Foletti 站在聚光燈下,宣布了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。他身旁站著的,是穩定幣巨頭 Tether 的技術長 Paolo Ardoino。


兩人共同宣布的"Plan B"計劃,要讓這座僅有 6 萬人口的瑞士南部小城,成為「歐洲的加密之都」。



Plan B,顧名思義,是備選方案。當傳統金融體系失靈時,加密貨幣就是那個 Plan B。但對盧加諾來說,這個名字還有另一層意義——當瑞士其他城市已經在加密賽道上遙遙領先時,它需要一個彎道超車的 Plan B。


兩年過去了,成績單看起來相當亮眼:


根據 Tether 公佈的數據,2024 年 10 月的 Plan B 論壇創下紀錄,吸引了超過 2500 名全球參與者。論壇期間一週內,盧加諾記錄了 6121 筆加密貨幣交易。


市內近 100 家商家接受比特幣和 USDT 支付,300 家接受城市代幣 LVGA。甚至連盧加諾足球俱樂部的球衣上,都印上了比特幣的標誌。


但仔細看這些數字,畫風突變。


6121 筆交易的總金額是多少? 16 萬美元。那麼平均每筆交易 26 美元。這個數據還是太少了。


「我們選擇在球衣上印比特幣標誌而不是 Tether,是為了教育意義。」Ardoino 在接受採訪時說。但當地商家私下抱怨,大部分顧客還是選擇刷卡或現金。接受加密支付更像是應付市政府的要求,而非商業需求。


更微妙的是盧加諾與 Tether 的關係。這家全球最大的穩定幣發行商,不僅是 Plan B 的主要資助者,也深度參與城市的數位化改造。


問題是,把城市的加密未來押注在一家商業公司身上,真的明智嗎?尤其是當這家公司本身就充滿爭議——Tether 的儲備金透明度問題,至今仍是加密世界的達摩克利斯之劍。


中本聰雕像被丟進湖底的事,似乎成了某種預言。


這座據稱耗資不菲的藝術品,在設計時追求視覺效果——從特定角度看會"消失"——卻忽略了最基本的安全考慮,僅用兩個焊接點固定。


這種重形式輕實質的做法,是否也是整個 Plan B 的縮影?


當圈內透過多年累積自然生長出加密生態時,盧加諾選擇了一條捷徑:用錢開路,用行銷造勢。但正如那座沉入湖底的雕像一樣,沒有社會土壤的技術移植,最終可能只是昂貴的裝飾。


瑞士加密版圖,盧加諾錯位競爭


如果把瑞士的加密版圖比喻為一場馬拉松,盧加諾無疑是那個起跑最晚卻跑得最用力的選手。


楚格(Zug),這座僅有 3 萬人口的小城,早在 2013 年就開始了它的加密旅程。當企業家 Johann Gevers 把他的公司 Monetas 遷到這裡時,「加密谷」只是他借用矽谷的一個美好願景。但到了 2024 年,楚格已經聚集了 719 家區塊鏈公司,佔全瑞士的 41%。



更重要的是,這裡誕生了以太坊-如果說比特幣是加密世界的亞當,以太坊就是夏娃。


數字是冰冷的,但它們講述著截然不同的發展路徑。在楚格,47% 的金融服務類區塊鏈公司和 43% 的基礎設施公司選擇在此落腳。這不是政府規劃的結果,而是市場的自然選擇。低稅率、寬鬆的監管、以及最關鍵的——一個有機生長的創業生態系統。


在楚格的區塊鏈公司工作的人,很可能住在同一個社區,孩子上同一所學校,週末在同一個酒吧討論技術問題。


相較之下,盧加諾所在的提契諾州總共只有 103 家區塊鏈公司,但盧加諾不甘心當配角。


2022 年推出 Plan B 時,他們的策略很明確:既然無法複製楚格的先發優勢,那就另闢蹊徑。楚格是工程師的天堂,日內瓦是合規專家的主場,蘇黎世是金融科技的中心,那盧加諾想成為什麼?


答案是消費者應用的試驗場。


盧加諾選擇了一條看似更性感的道路:讓一般人用上加密貨幣。但 Plan B 推出兩年來,那些接受比特幣支付的商家更多是配合演出,而非真實需求驅動。


盧加諾當地的麥當勞接受比特幣支付
圖源:PranB.lugA.L.Spapate


盧加諾似乎想用兩年時間走完楚格十年的路。


但加密生態不是造雕像,立起來就完事了。它需要時間發酵,需要失敗的專案來做肥料,需要當地社區的真實參與。


中本聰雕像被丟進湖里,也許不是因為盧加諾人討厭比特幣,而是因為他們根本不在乎。


在一個缺乏加密基因的城市強推加密議程,就像在沙漠裡種水稻——不是不可能,只是代價太高,而且違背自然規律。


雕像隱喻


中本聰雕像在湖底度過的那個夜晚,可能是它存在以來最諷刺的時刻。這個設計來"致敬去中心化精神"的藝術品,最終需要中心化的市政力量來打撈。


當盧加諾官方在談論區塊鏈革命時,市民也有自己的生活優先順序。


那些瑞士國慶日把雕像丟進湖裡的醉酒青年們,大概率不是加密貨幣的反對者。他們破壞雕像,更可能只是因為它恰好在那裡——一個看起來可以找點樂子的東西。


這種隨意,比憎恨加密貨幣更可怕。 憎恨至少意味著在意,漠視則意味著「無所謂」。


更深層的問題,在於「擁抱加密」這個發展模式本身。瑞士楚格的成功源自於十年的自然生長,是創業者、投資人、科技極客共同營造的生態系統;而盧加諾試圖用兩年時間、用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動來複製這個過程。


這有點像你試圖用微波爐做出柴火慢燉的味道——看起來熟了,但味道不對。


當政府換屆,當預算吃緊,當下政策熱點出現,加密友善的 Plan B 還會是優先順序嗎?


雕像可以重新焊接,甚至可以加固到固若金湯,但信任的裂痕一旦產生,修復起來遠比想像中困難。


把中本聰丟進湖裡的年輕人不是壞人,但在一個對加密貨幣"無所謂"的城市強推加密議程,結果或許並不樂觀。


原文連結


歡迎加入律動 BlockBeats 官方社群:

Telegram 訂閱群:https://t.me/theblockbeats

Telegram 交流群:https://t.me/BlockBeats_App

Twitter 官方帳號:https://twitter.com/BlockBeatsAsia

本平台現已全面集成Farcaster協議, 如果您已有Farcaster帳戶, 可以登錄 後發表評論
選擇文庫
新增文庫
取消
完成
新增文庫
僅自己可見
公開
保存
糾錯/舉報
提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