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訪談:Jack,BlockBeats;
原文編輯:Zhouzhou,BlockBeats
這輪週期,加密領域「活得最好」的第一級投資機構當屬 AllianceDAO 了,至少在散戶口中,它仍然是那個「活得最好」的一級投資機構當屬 AllianceDAO 了,至少在散戶口中,它仍然是那個「未來 10 億美元孵化」的 VC 億美元孵化應用程式。目前加密市場一級慘淡,基金管理人在社群媒體上拿 IRR 和 DPI 爭相比慘,面對未來,有的基金「槍口啞火」轉做二級,有的基金停止營運不再募資。在這個時間點,AllianceDAO 的創始合夥人 Qiao Wang 說:我們要增加投資,變得更加積極。
當然,Alliance 不是盲目樂觀,也不是盲目「別人恐懼我貪婪」。擺在他們面前的,是一個敘事崩塌的 Web3 世界,和一個人才不斷流失的加密產業。在 Crypto 與 AI 的岔路口,一家垂類 VC 怎麼做出選擇?如何定位自己?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,也是 Qiao Wang 真正需要思考和解決的,不過好在他明白:「這個行業裡大多數 VC,不懂怎麼投應用層。」
從「川普吹」到「川普黑」,過去幾個月對美國政界態度變化最大的群體,可能就是幣圈人了。自從川普發行 meme 幣$TRUMP 後,產業流動性開始走向枯竭,從 11 月川普當選後便持續升溫的看漲情緒也逐漸消弒,而解放日的「關稅黑天鵝」成了幣圈 180 度態度大反轉的導火線。
現在,許多幣圈人成了宏觀經濟的忠實愛好者,沒有人再關心市場上被低估的優質標的,或者“未來的加密敘事”,據行業媒體統計報道,一級市場的投融資活動也將至幾年來的歷史冰點。但 AllianceDAO 決定投更多項目,為做到這一點,他現在和創業團隊聊 5 分鐘就能給出自己的判斷。
BlockBeats:身為加密風頭機構的創始合夥人,您近來會經常考慮宏觀環境變化對自己的公司將造成的影響嗎?
Qiao Wang:作為一家精實的新創企業,外在環境對我們的影響其實不大。我們本來花錢不多,精力有限時還是那些開銷。只要管理理念保持精益,影響就很小。
但我認為,中美之間最大的問題是互相不理解。這種不理解是根本性的。例如,美國對中國的加稅政策,以為能迫使中國讓步,但這完全誤判了情勢。 2018 年這種策略可能有效,但現在中國對美國出口的依賴已大幅降低,經濟也在轉型,主動減少了對美依賴。
此外,貿易戰反而讓國內更團結。經濟可能有壓力,但外部威脅讓大家凝聚。美國把這件事完全搞砸了。當然,我不是專家,只是基於觀察的理解,希望大家多學習。
BlockBeats:這種不理解在英文加密社群中有體現嗎?對加密產業的影響大不大?
Qiao Wang:這種不理解確實根深蒂固。美國過去十幾年,從政府到媒體再到社會,普遍把中國視為「敵人」而非競爭對手。這種零和思維——「中國贏我們就輸」——主導了政策、文化和社會決策,短期內難以改變。這從上到下都存在,是一時半會改不了的。
加密產業的情況好一些。大多數從業者更聰明,對世界的認知比一般美國人更全面。我接觸的人中,他們通常把中國視為值得尊敬的競爭對手,而非敵人。這與美國主流媒體和政府的看法不同,一般美國人多受媒體影響,把中國當成威脅。
中長期看,宏觀經濟對加密產業的直接影響不大。短期會有波動,因為市場會隨美股波動。但川普先前簽署的幾個行政命令對加密產業非常利好,整體是正面的。對我們的事業來說,重點還是尋找好項目,宏觀波動不會改變我們的投資邏輯。
BlockBeats:許多人認為美股走勢很大程度上決定了 BTC 的走勢,也有很多人認為全球 M2 是 BTC 價格的主導要素。您對加密市場今年的表現有何預期?
Qiao Wang:我對加密市場的短期走勢沒有強烈判斷,因為有兩股相反力量。一方面,美股短期(3-6 個月)可能因經濟衰退或通膨數據顯現而下跌,拖累加密市場。尤其是美股目前估值很高,3-6 個月可能會下行。另一方面,全球流動性正在增加,例如印錢,這可能推高加密資產價格。這兩股力量誰比較強,我無法預測。所以,我對加密短期沒明確看法,但美股大機率會跌。
M2 的計算方式因人而異,例如是否包含中國或其他國家的資料。但整體來看,全球 M2 在上漲,加密資產的長期走勢與 M2 高度相關。短期內,其他因素如美股波動可能更主導市場。
BlockBeats:從媒體報導的資料看,加密市場一級投資活動近幾個月來已降至冰點。 AllianceDAO 本身能感受到這種「降溫變化」嗎?
Qiao Wang:過去一兩年,加密產業一級市場的 VC 投資基本上持平。如果二級市場(如幣價)上漲而一級市場不動,表示一級市場表現不如二級市場。一旦二級市場下跌,一級市場可能跌得更慘,未來一、兩個季度可能會繼續下行。但 Alliance 的孵化營不受其他 VC 投資數量影響。如果市場投資減少,我們反而可能投更多。關鍵是有沒有好項目,沒有好項目我們不會盲目投資。
BlockBeats:在產品創業和孵化方面,AllianceDAO 一直有獨特的方法論,尤其在先前 MEME 熱潮時表現突出。現在,MEME 週期似乎已被判定為「過去式」,您會反思自己先前的投資和孵化策略嗎?
Qiao Wang:我們每天都在複盤和反思,但整體投資方法不會因某個賽道衰退而改變。我們關注優秀團隊和有潛力的方向。過去一年,我們優化了決策流程:以前會與團隊聊一小時,分兩次深入討論。
現在發現,仔細審查申請資料後,20 分鐘溝通就夠,24 小時內決定。因為早期資訊有限,直覺和產業經驗更重要。核心是團隊的邏輯清晰度、表達能力,以及對成功的渴望,這些往往 5 分鐘就能感知。
BlockBeats:5 分鐘判斷團隊潛力,您主要看哪些細節?
Qiao Wang:首先是邏輯清晰,能把複雜問題講得簡單。其次是熱情,感受到他們真心想把事情做成。剩下時間主要是了解我們不熟悉的領域或專案細節,但團隊的整體感覺 5 分鐘基本上就能確定。在最早期,團隊的方向或賽道可能不明確,這些不是關鍵因素。
前段時間,IOSG 創始合夥人 Jocy 在社群媒體發文,表示自己投資組合裡又一個專案轉型去做 AI,並表達了對加密產業前景的擔憂。
「Crypto 創業家正逃向 AI」,這是一句令人傷心的話,但它的確是事實。 Qiao Wang 也不否認這種情況的存在,在最新一期 AllianceDAO 孵化營中,有三分之一的項目是純 AI 創業團隊,而在此前一期孵化營,純 AI 項目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,在這期間,還有不少項目都轉向 AI 領域。
加密 VC「被迫」入局 AI 領域投資或許正成為產業愈發普遍的現象,當自己的投資組合裡莫名 AI 創出 AI 創業者似乎有不少基金在管理階層似乎有什麼優勢?又該如何定位自己的基金?
BlockBeats:這輪週期,許多基金管理人提到自己投資組合中的許多專案都做了 AI。 AllianceDAO 有類似的情況嗎?
Qiao Wang:我們最新一期孵化營有 25 個項目,約 1/3 與 AI 相關。一部分團隊一開始就做純 AI 項目,另一部分原本做加密項目,後來轉型。他們選擇我們,主要是因為團隊有加密產業背景,了解我們的孵化模式。
BlockBeats:為何純 AI 專案會選擇加密領域的機構作為孵化平台?
Qiao Wang:這些團隊之前在加密產業工作或創業,現在想做 AI,剛好知道我們,就申請了我們的專案。他們做的 AI 專案多是垂直領域應用,例如教育、法律或廣告,產業經驗比 AI 技術背景更重要。
BlockBeats:這種轉型現象從什麼時候開始頻繁出現?
Qiao Wang:過去半年左右,從去年底開始。
BlockBeats:這個轉型的過程,是團隊自己做出決定後給您通知,還是在與您的交流中一起做決定?
Qiao Wang:有些團隊他們自己有非常強的想法,先做了決定,然後再來和我溝通。而有一些團隊,他們會先想跟我商量下一步該怎麼做,我也會給他們一些意見,甚至如果我覺得他們在某個領域對使用者、市場非常了解,我會給他們一些 AI 的 idea。然後我們一起討論下一步該怎麼做。所以,基本上兩種情況都有。
BlockBeats:過去 Web3 熱潮剛出現時,許多網路團隊很多團隊追風口,現在 Crypto 的創業家又追逐 AI 熱潮,您如何判斷一個專案是否在進行「風口套利」?對那些認真轉型做 AI 的創業團隊,又是否會對其成功率有擔憂?
Qiao Wang:我們非常警惕這個問題。 2021 年 Web2 轉 Web3 時,我們投了一些項目,後來發現部分團隊只是追風口。現在與 AI 團隊溝通,我們會深入探討產品細節、目標市場、使用者痛點,以及他們為何做這個專案。核心是判斷他們是否真正理解產業,是否解決真實問題。最好是團隊為自己解決痛點,這種動機最真實。
創業失敗的最大原因是解決的問題不存在。 Web2 轉 Web3 的團隊常假設市場有需求,但實際上未必。現在與 AI 團隊溝通,我們最關注的是:目標用戶是誰?痛點是什麼?如何驗證痛點?最理想的情況是團隊解決自身問題,因為他們最了解痛點的真實性。
例如我們投的一個團隊,背景是 Uniswap 的產品經理,發現 TikTok 廣告成本高,用 AI 大幅降低成本,這就是痛點驅動的創業。而且有的人他覺得如果我這個問題不解決的話就非常難受,因為我自己就有這個問題,所以他必須得去解決這個問題。
BlockBeats:有創業者擔憂大模型迭代可能會讓垂直應用失去價值。您如何看待對 AI 專案的投資邏輯,它與加密投資有何不同?
Qiao Wang:關鍵在於專案能否提供大模型無法取代的價值,例如獨特使用者體驗或獨家資料。以 Cursor 為例,它用 AI 輔助寫程式碼,儘管依賴大模型,但透過開發者資料和最佳化的使用者體驗,價值隨大模型迭代而提升。
我們投資 AI 應用時,專注於團隊對產業的深入理解和解決真實痛點的能力,而非單純技術背景。主要是圍繞產品和市場:目標用戶是誰?解決什麼痛點?為何選擇這個市場?市場有哪些未解決的問題?每個項目不同,問題很具體,目的是確認是否深入思考,是否真正理解使用者需求。
BlockBeats:在您看來,大多數轉型做 AI 的創業團隊,最主要的驅動力是什麼?
Qiao Wang:是的,主要是對機會和風口的把握。而他們做這個事情本身也覺得很有趣,這點非常重要。
BlockBeats:「有意思」具體是指什麼?
Qiao Wang:有意思是指他們覺得這個技術本身很有趣,而且它能解決使用者的痛點。比如說,Crypto 過去十年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,很多團隊並沒有解決一個真正的問題。
但在 AI 領域,他們可能會看到一些真正的痛點,覺得 AI 能夠幫助解決這些問題,這就是他們覺得有趣的地方。明白了吧?你看,像你剛才提到的,很多大廠出來,像是騰訊,他們做的產品很強,市場推廣也很快,但最後還是要依賴發幣。其實很明顯,這不是在解決真正的問題,只是為了賺錢。
BlockBeats:創業隊友或友軍「投靠 AI」是否會影響您投資組合中其他加密創業家的氣勢和信心?
Qiao Wang:是的,這肯定是會有影響的。每一個在 Crypto 領域創業的人,都會受到這方面的影響。可能是身邊朋友的影響,也可能是輿論的影響。這種時候大家都會想一想:我為什麼還在做 Crypto?為什麼沒有去做 AI?這種心理其實很正常。
BlockBeats:Crypto 創業家似乎正對 AI 展現出當年網路創業家對「Web3」和「元宇宙」所展現出相似的熱情。
Qiao Wang:是的,上一輪週期有兩個主流敘事,一個是元宇宙,一個是 Web3 元宇宙。我一直覺得那是一個『假敘事』,對我來說並沒有什麼真正有趣的東西。不過,Web3 當時我覺得是很有意思的,現在我還是覺得很有趣。
Web3 做了一個我認為最核心的事情,就是去中心化的社群媒體。這本質上是非常有趣的,因為它不能把這麼大的權力交給像 Twitter 或 Facebook 這樣的公司。不過,可能當時使用者並沒有真正感受到對這個事情有特別大的需求,或者說科技還沒有發展到能解決使用者痛點的層次。
BlockBeats:在所投項目轉型 AI 後,它們在融資模式和金額上是否需要有調整?
Qiao Wang:在應用層面,其實融資模式並沒有太大不同。但我覺得 AI 在過去這幾年,真正的第一個 killer app,是顯著提升了開發者的工作效率。
你可能看到我最近發的一些文章,我從 ChatGPT 剛出來那會兒——大概是 2021 年 11 月開始,就陸續問我們投資的團隊一個問題:AI 對你們的工程效率提升有多大?
在剛開始那幾個月,他們的回答是效率提升大概在 20% 到 50% 之間。但我每年都會追蹤這個問題,最近一次是一兩個月前,我再問他們,他們的回答是:提升到了 2 到 4 倍。從最初的 20%-50% 到現在的 2-4 倍,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變化。
所以,如果這個趨勢持續下去,那未來 5 到 10 年裡,創業者所需要的資金其實會越來越少。因為一個工程師,可能能完成過去四個工程師才能完成的工作。基於這個判斷,我們現在的投資理念也變得很簡單:我們給你 50 萬美金,你帶著兩三個人去做,兩三個人可以堅持個兩年左右,應該就足夠你找到 product-market fit。
然後當你找到了 product-market fit,要嘛你已經開始賺錢了,可以開始招更多的人。要嘛你去融資也會比較容易,融一輪 Series A 或偏後期一點的種子輪,再去招人、做規模化。在這方面,其實無論是 AI 項目還是 Crypto 項目,只要是做應用層的,本質上是沒有什麼區別的。當然,如果你做的是更底層、更基礎設施類的東西,那確實可能需要更多的錢,對吧?
BlockBeats:現在 AllianceDAO 有轉型 AI 並成功找到 PMF 的案例嗎?
Qiao Wang:我對 product-market fit 的定義其實是比較嚴格的。在我看來,真正的 product-market fit 是指你的產品每週或每月的成長率能穩定在 10% 到 30%,甚至更高。同時,你已經開始實現年收入七位數甚至更高。
而且最關鍵的是,使用者的需求是源源不斷地湧進來,甚至多到你團隊都很難應對,這種狀態我才認為是達到了 PMF。如果以這個標準來看的話,目前從 Crypto 轉型做 AI,並且真的達到這種 level 的項目,我目前還沒有見過。
BlockBeats:是因為這些團隊才剛起步?還是說多少遇到了一些問題?
Qiao Wang:我覺得主要還是因為剛起步。其實從 Crypto 轉型去做 AI,是最近半年左右才開始的趨勢,所以他們可能還需要更多時間才能真正找到 product-market fit。
而且現在 AI 的競爭也非常激烈,可以說是「卷」得不得了。幾乎每一個垂直領域,都有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團隊在做類似的事情,競爭非常激烈。
BlockBeats:回到 AllianceDAO 本身,這是一個專注加密領域的投資機構,但現在投資組合裡有了一批純 AI 創業團隊後,您是否會思考一些關於品牌定位的問題?
Qiao Wang:會思考一些 branding 的問題,然後我們正在逐漸改進我們的 branding。最後我們想做一個加速器繼續做 Crypto,但也會做 Crypto 以外的。
因為其實科技它永遠都是就是一浪接一浪的那種感覺,然後每一浪可能會 5 到 10 年,可能更長一些,但是這一浪過去了,這個投資機會可能就沒有在最早期的時候多了,所以你這時候要看下一浪是什麼,於是下一浪是我們最終會做各個領域的加速器。
BlockBeats:當加密 VC 涉足 AI 領域,您是否會覺得自己面臨的風險係數變高了?另外,這種創業者「出逃」的現像是否也會影響你個人對產業的信心?
Qiao Wang:我並沒有覺得風險係數更高,雖然 AI 確實競爭激烈,但它畢竟是一個很大的趨勢。我覺得這個趨勢可能比加密貨幣大一個量級。
所以,從整體來看,我並沒有覺得風險係數更高。至於 AI 對加密貨幣的影響,肯定是有的,因為我親眼看到很多加密貨幣的創業者轉向做 AI 了。就我個人的感覺以及從數據來看,確實有不少人才流失到了 AI 領域。
BlockBeats:會不會擔心這樣一種情況:越來越多的專案轉行去做 AI,Crypto 創業家越來越少,這會讓人們感覺沒什麼了。
Qiao Wang:我確實會擔心這個問題。但其實我最擔心的,是我們投的這些創業者,他們最終能不能成功。
如果他們想轉型去做 AI,我會專注於確認兩件事。第一,他是不是對現在做的事情已經沒有熱情了?是不是覺得現在的方向長期來看看不到好結果?這個我要搞清楚。
第二,他想做的新方向-例如 AI,他有沒有做好準備?他有沒有做成這件事所需要的能力和資源?更重要的是,他做的這個新項目,能不能真正解決用戶的痛點?如果這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正面的,那我不會去阻止他們做新方向,我甚至會鼓勵他們去嘗試。
BlockBeats:您剛才提到,加密產業因為 AI 流失了許多優秀人才。這些人才主要是開發者,還是願景家?
Qiao Wang:都有。我覺得 Crypto 領域的人才流失有兩個主要原因,一個是 AI,這是我親眼看到的。另一個是過去四年美國政府對 Crypto 的打擊。這兩者加在一起,確實導致了許多人才的流失,無論是有願景的創業者,還是開發者。
BlockBeats:我能否做一個判斷,大多數流失的這些創業者,是上一輪週期才進入 Crypto 的?
Qiao Wang:嗯,對的。其實過去半年,還是有一些 Web2 的人,他們想進來做 Crypto。他們知道自己可以做 AR,但他們不想做 AR,而是選擇做 Crypto,因為他們覺得 Crypto 很有意思。其實還會有這樣的人,可能有四、五個吧。我們也投了,我幾乎每一個過去半年到一年間從 Web2 轉做 Crypto 的人,我們幾乎都投了,因為我們覺得這樣的人非常有意思。
他們明明可以去做 AI,但卻偏偏要做 Crypto,而且他們有好的想法,我們就會去投他們。這種人往往都很有意思。所以,還是有這樣的人,只不過反向轉向 AI 的人更多,可能這個方向的人數會多一兩個量級。
BlockBeats:也就是說 4-5 個 Crypto 垂類項目的出現,伴隨的是 10-20 個轉型 AI 的項目。
Qiao Wang:對,可能是高一兩個量級,不只是 10 到 20 個,整個產業裡可能會有幾十到幾百個這樣的,甚至更多。
BlockBeats:這些堅定想做 Crypto 的少數創業家,現在都在做什麼方向?
Qiao Wang:他們會做一些結合社交和投機的項目,例如他們看到像 Palm Fantasy、Moonchat,還有一些社交化的項目,雖然這些產品可能失敗了,但他們覺得執行上可能沒做好,但本質上的原理是非常好的。所以他們想做這個事。
同時,他們也覺得 AI 領域太競爭激烈了,不確定自己能不能在 AI 領域成功,因此他們更想做一個既有意思又不那麼競爭激烈的專案。
BlockBeats:反過來,Alliance 投資組合裡的 AI 項目,目前主要集中在哪些垂直領域?
Qiao Wang:我們現在投的 AI 項目不算多,大概在最近這一期中,AI 項目佔了大約 1/3,也就是七、八個項目。他們做的方向各式各樣的,例如有些是面向開發者的,類似之前的那種 Y Coding,用語言直接產生程式碼,這個非常有趣。
還有我剛才提到的那個做 AI 影片廣告的團隊,還有做給小孩、中小學生甚至更小年齡層的教育計畫的團隊。還有一些是用 AI 做遊戲的,基本上就是從語言生成直接轉換成一個遊戲。各種各樣的都有了解,但我們投的並不多。
而且我們投的這七、八個團隊,全部都是從 Crypto 領域出來的。你看,他們都是之前在 Crypto 做過 startup,或是來自一些比較好的公司,像是 Uniswap、Coinbase 之類的。
BlockBeats:也就是說 Crypto 產業的背景很強。
Qiao Wang:這些團隊雖然有很強的 Crypto 背景,但就像我剛才說的,做 AI 應用的話,我覺得 AI 方面的經驗並不一定有太大幫助。
BlockBeats:這還挺傷感的,業界最優秀的人,現在都不打算留在這個行業。
Qiao Wang:其實還是有一些背景很強的團隊是純做 Crypto 的。不過,上一期的 AI 含量遠低於這一期。上一期基本上是零,但後來可能會有一兩個團隊轉型做 AI。他們進來時確實是做 Crypto 的,做了一段時間,可能半年左右,然後才轉型到 AI。
BlockBeats:目前 Crypto+AI 概念仍然火熱,您認為這是一個「偽敘事」嗎?
Qiao Wang:我覺得 90% 是一個偽敘事,但可能有 10% 會做出一些有意思的事情。你可以把 Crypto 和 AI 想像成兩個大的圈,它們之間的交集其實非常小。雖然這兩個圈本身都很大,但中間的交集可能非常小。不過,在那個小小的交集裡,可能會有一些有趣的東西,像是去中心化訓練,可能會挺有趣的。
我們看過一些類似的項目,但大多數都是基礎設施類的,很多 VC 也在追這些項目,給他們非常高的估值,這使得我們很難參與。雖然這些專案的團隊很強,我也很喜歡他們,但這類專案很難做,可能需要好幾年才能做好。目前來看,去中心化的訓練還沒有太大進展。
最大的挑戰是,如何把每個資料中心訓練出來的小模型聚合在一起。不同資料中心之間的資料傳輸是非常昂貴的,透過網路傳輸這些資訊的成本很高。因此,去中心化的訓練是否能比中心化方式更便宜,仍然是未知數。
BlockBeats:在目前行情背景下,Crypto AI 專案的一級市場估值和熱度是否有明顯下降?
Qiao Wang:其實還是有一些非常大的基金,他們也沒有太多選擇,只能集中投資這種類型的專案。所以,最後還是會有多個 VC 一起投資同一個大專案。
我覺得很多 VC 不真正懂 Crypto 的應用層,所以他們只能投技術基礎設施,但這些基礎設施項目並沒有那麼多有趣的東西。像是 Layer 2,現在市面上已經有幾百個了,你只能找到一些稍微有趣的賽道,然後集中力量去投。
歡迎加入律動 BlockBeats 官方社群:
Telegram 訂閱群:https://t.me/theblockbeats
Telegram 交流群:https://t.me/BlockBeats_App
Twitter 官方帳號:https://twitter.com/BlockBeatsA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