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eader-langage
简体中文
繁體中文
English
Tiếng Việt
한국어
日本語
ภาษาไทย
Türkçe
扫码下载APP

牛回速歸? Crypto AI的下一個投資風口

2025-04-23 14:26
閱讀本文需 16 分鐘
总结 AI 總結
看總結 收起
原文標題:The Next Crypto AI Meta
原文作者:@Defi0xJeff,@steak_studio 負責人
原文編譯:zhouzhou,BlockBeats


編輯按:本文討論了 M本文討論了 加密基礎代理和投資的機會。 AI 代理生態系的流動性較差,波動大,而 Bittensor 生態系的流動性較好,穩定性較強。 DeAI 基礎設施被低估且有巨大潛力,結合代理商和基礎設施的市場推廣能帶來新的工作流程和投資機會。


以下為原文內容(為便於閱讀理解,原內容有所整編):


自從川普上台以來,加密投資變得明顯更難了。整體的不確定性讓資金流向「避險資產」,而不是風險類資產。


全世界都在關注關稅情勢愈演愈烈。加密市場當然也不例外——雖然 BTC 展現出一定的強勢,但 Fartcoin 表現得更猛,幾乎碾壓其他所有資產。


其他都在掙扎


除了這兩種資產之外,其他項目(我說的是字面意義上的所有項目)都在苦撐——曾經長期佔據話語權頂端的 Crypto AI 板塊大幅下滑,目前整體市值維持在大約 60 億美元。 DeFi 也沒好到哪裡去,鏈上 TVL 已蒸發超 500 億美元,資金正撤離加密市場,轉向其他更安全的資產。


那我們該投什麼?


這就引出了關鍵問題:在市場震盪期,我們該怎麼投、投什麼?


我認識的大多數人可能會說去 Berachain、Sonic 等鏈上做收益農場,這當然沒問題。但對我來說,現在其實有一些回報/風險比(R/R)更高的機會,尤其在市場動盪時更值得關注。


在我看來,現在最不對稱(也就是說潛力大但市場沒定價充分)的機會在於 DeAI 基礎設施 和 AI 智能體 的交集(這個我後面會詳細說)。


堅持那句老話:「當別人貪婪時你要恐懼,當別人恐懼時你要貪婪。」(等等,好像我說反了)對,「當別人貪婪時你要恐懼,當別人恐懼時你要貪婪。」這才對!


我在關注的 Crypto AI 細分市場


在我看來,現在加密 AI 中有幾個子領域特別值得關注:


·開發工具:包括框架、Vibe 設施工具、M


·面向消費者的 AI:包括 AI 智能體、Alpha工具、遊戲、DeFAI、GambleFAI、個人化/陪伴類應用


(這不是全部細分領域,但你應該明白我說的方向了。)


框架趨勢

智能體和開發工具方面的趨勢,我在三月寫過一個推文串(本來打算每月都發,但市場節奏並沒有快到需要每月更新)。



框架曾經估值很高,但現在不一樣了。在去年 10 月到 11 月那一波行情裡,各種 AI 框架的 FDV(完全稀釋估值)曾經被炒得很高。但當開發者意識到,這些「現成框架」其實做不了太多複雜的事情,加上大模型在金融場景下容易被 prompt injection 攻擊(不太安全),市場對這些框架的需求就開始降溫了。


不過話說回來,像 @elizaOS(GitHub 星標數 1.55 萬)、@arcdotfun(3400 點讚)、@sendaifun(1200 點讚)這樣的開源框架和工具還是在持續增長的。光是過去一個月,它們分別新增了 434、197 和 110 個星標。


為什麼我覺得 Agent 分發網絡比框架更重要


老實說,我個人對框架本身沒那麼感興趣——因為它們本身不太具備「價值沉澱」(value accrual)。相較之下,投資在 Agent 分發網路或 Agent Hub 上更有意思,因為這裡的價值閉環更清晰——例如透過投機者或投資者交易 AI Agent 代幣所帶來的交易量,可以直接轉化為交易手續費收益。


目前 @virtuals_io 是這方面做得最好的。雖然它的每日交易量從 8~9 位數掉到了 7 位數,但它仍然是最受開發者信任的生態之一,同時也是專案最多樣化、產品創新最多的 Agent 平台。


@elizaOS 開始變得有看頭了。特別是它的 Launchpad @autodotfun 剛上線,這意味著團隊已經擁有了一個可以直接為 $ai16z 代幣帶來價值的分發管道。 @shawmakesmagic 也預告了一些有趣的新功能(還沒上線,但看著很有料):



要做好,就得在合作專案的發射流程就得在執行專案的基礎上就想做到優質。否則,很容易陷入「低品質項目 + 四、五位數市值」的死循環。


拉遠一點看,現在性價比最高的方向不是 Agent 或框架,而是去中心化 AI 基礎設施(DeAI Infra),為什麼?如果你在 AI Agent 領域混過一陣子,應該會對這個演進路線不陌生:娛樂型聊天 agent ➝ Alpha/工具型 agent ➝ 交易型 agent ➝ DeFAI 抽象層 ➝ 其他小敘事 ➝ 更聰明的上下文、multi-agent / swp> /p很多團隊做不起來的原因在於,它們做的「agent 產品」根本沒有核心 AI 能力——唯一的「智慧」只是定時 prompt LLM 說點東西。雖然現在比早期好很多,但大多數團隊還是嚴重依賴 LLM 和現成框架,每一輪敘事出來的產品都是不成熟、不接地氣的替代品。


就像以前很多項目 fork 主流 DeFi 協議,半年熱度、一年歸零。結果就是:靠 token + agent 吹一波熱度,吸一波 attention,然後沒人用了,attention 跌,token 跌,陷入「死亡飛輪」。


Agent 團隊需要基礎設施;Infra 團隊也需要 Agent。不過這些失敗的團隊倒有一項強項:會搞 GTM(go-to-market)、會炒熱度。所以問題來了——有一堆會炒作、會做社群的 Agent 團隊,但沒有真正的 AI 產品;那他們應該幹嘛?答案是:去連接專業 AI 模型和 DeAI 基礎設施的能力(推理網路、訓練平台等)。


反過來,DeAI infra 團隊往往不擅長 GTM、不是 crypto native,也搞不懂社群怎麼玩。那為什麼不把兩者結合起來呢?


我認為,「深度 AI 基礎設施 × 病毒級 agent 分發」之間的那層連接,才是真正的機會所在。


我的 Crypto AI 投資邏輯:


投 DeAI Infra + 投能改寫 Crypto 原有工作流程的 Agent 團隊


Web2 很早就在使用 AI agent自動化各種垂類工作流程,常見的案例例如:


法律領域:AI 幫律所讀文件、整理案例資料庫、提升出庭策略

會計領域:AI 幫忙理票據、產生報表、出稅文件

建築領域:AI 審圖、幫忙理票據、產生報表、出稅文件

建築領域:AI 審圖、數目位數 ARR,因為它們真正用 AI 做了自動化和增強,創造了實用價值。


而在 Web3,這個想法還非常新。要在 DeFi 提升工作流程,不僅要懂 crypto,還要理解使用者真正的痛點。 DeFAI 的一些專案試圖做抽象層,但基本上還處於「要給很精確的 prompt 才能用」的階段,離「一般使用者都能上手」還很遠。


所以,我認為那些真正理解 Web3 / Crypto 工作流程的人很稀缺。但如果你現在就能找到這些團隊並投資進去,未來爆發時你就能吃到最大的紅利。


Infra 這邊的問題是-大多還不能投


DeAI infra 團隊一般拿了 VC 的錢,需要幾年才能 TGE。有些已經上幣的,跌了 50–80%。想要穩住幣價,只有一個辦法:要嘛真有收入,要嘛找頂級做市。


例如 @getgrass_io 就是個不錯的例子:有消費級產品,靠用戶貢獻頻寬換空投,據說收入已經 8~9 位數。這種項目不多,通常你只能靠用產品 / 參與空投才能早期參與,真正上幣時高 FDV、低流通,一般人進去容易虧。


所以,更值得關注的是──純社群驅動的、無 VC 的 DeAI 生態。沒錯,我說的是 @opentensor(Bittensor)。



但自從今年情人節 dTAO 升級上線後,整個格局發生了巨變。現在是市場決定哪個子網能獲得排放。社群——也就是使用者本身——成了資本的分配者。如果社群認為你的子網路沒有產品、沒什麼價值,那你就拿不到排放(資本)。這促使子網路必須公開建造、加速進度,去打造人們真正需要的產品。


這種轉變甚至催生了一些專門投資 Bittensor 子網路的對沖基金。



@BarrySilbert 正在與 @YumaGroup(DCG 的子公司)一起押注 Bittensor 生態系統,該公司投資、建設併網 Bittensor。最近 @RaoulGMI 和 @BarrySilbert 之間的採訪引發了社區的極大興奮(因為一個主要的加密機構現在已經進入了 Bittensor 生態)。



從投資的角度來看,Bittensor 生態系的流動性明顯優於 AI 代理生態系。像 Virtuals 這樣的代理生態系統的核心問題在於流動性池(LP)與 Virtuals 配對,這導致了更高的波動性和更多的無常損失(IL)給流動性提供者。


這就是為什麼流動性通常較為稀薄——你通常投入 1k 到 5k 美元,可能會在這些代理代幣上經歷 3% 到 7% 的滑點。另一方面,將相似金額投入子網代幣則只會有大約 0.05% 到 0.1% 的滑點(甚至更低)。


簡要總結:


·加密 AI 代理的炒作週期正在減退,真正的產品和用戶保持仍然稀缺

·DeAI 基礎設施被低估、誤解且定價錯誤

·最好的投資機會是結合基礎和代理的市場成本領導代理商領域,Bittensor 領導基礎設施領域

·留意那些將兩者結合的團隊-如果能及早發現,將有巨大的上行空間


總結: 我相信 DeAI 將定義 Web3 AI 的下一個趨勢。我們將看到更多改變我們與彼此及協議互動方式的團隊,轉變價值創造的方式,並產生新的細分市場,吸引更多用戶和更大的市場份額(更主流)。現在是了解 DeAI 基礎設施以及它如何改變現狀的最佳時機。確保專注於那些能成功結合 DeAI 和代理商的團隊。


原文連結



歡迎加入律動 BlockBeats 官方社群:

Telegram 訂閱群:https://t.me/theblockbeats

Telegram 交流群:https://t.me/BlockBeats_App

Twitter 官方帳號:https://twitter.com/BlockBeatsAsia

举报 糾錯/舉報
本平台现已全面集成Farcaster协议, 如果您已有Farcaster账户, 可以登录 后发表评论
选择文库
新增文库
取消
完成
新增文库
仅自己可见
公开
保存
纠错/举报
提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