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標題:《特朗普聯準會現場「逼宮」,鮑威爾:已讀不回! 》
原文來源:比推 BitpushNews
當地時間 7 月 24 日,聯準會總部迎來了一場不同尋常的「高規格巡視」。美國總統川普親自視察位於華盛頓的馬裡納·艾克爾斯大樓翻新工地,聯準會主席鮑威爾陪同。但兩人雖然同戴白色安全帽,交談中的「火藥味」卻一點也不「工地安全」。
這次訪問與以往幾次總統訪問聯準會形成鮮明對比。
羅斯福總統 1937 年曾為聯準會新總部大樓落成典禮剪彩,小布希總統 2006 年也曾出席伯南克就任主席的宣誓儀式。這些都是像徵合作與支持的場景,而川普這次的到訪,則充滿了公開的摩擦與挑戰,表面是圍繞著裝修成本的爭論,背後藏著更深的政治動機。
自 2018 年起,川普就對聯準會主席鮑威爾的不「配合」耿耿於懷。無論是當時的升息週期,還是後來的降息節奏,鮑威爾始終以「數據為依據」的技術立場,頂住白宮的施壓。
2025 年,這場舊怨因為一個新的理由再次爆發——美聯儲總部翻修預算從最初的 19 億美元漲至 25 億,特朗普在現場甚至稱其為 31億,並開玩笑地說:「如果你是我專案的負責人,現在早就被炒了。」
鮑威爾則當場反駁:「你把 5年前已經翻修完的馬丁大樓也算進來了。
鮑威爾的回應一如既往地克制,他沒有正面“迎戰”總統情緒,在特朗普多次提到“降息”時尷尬一笑。
先前聯準會總部也基於透明原則,解釋了預算變化的來源:
· 材料價格和建築人工成本大幅上漲;
·地下三層車庫、結構加固、防爆窗等安全標準提升;
· 地下三層車庫、結構加固、防爆窗等安全標準提升年開始徵收鋼鐵和鋁關稅,至今影響尚存。
為了自證「清白」,聯準會還上線了裝修導覽影片、預算詳情,並主動請求監察長介入。
在最近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,當鮑威爾被問及川普頻繁的人身攻擊是否會讓他難以履行職責時,他表示:「我非常專注於做好我的工作。我的意思是,真正重要的事情是利用我們的工具來實現國會賦予我們的目標:充分就業、物價穩定和金融穩定。這是我們 100% 100%穩定和金融穩定。關注的重點。其實真正敏感的或是愛潑斯坦案
就在這場「翻修風波」登上頭條之際,美國另一條更值得深挖的新聞也在升溫——杰弗裡·愛潑斯坦案的最新進展。
傑弗裡·愛潑斯坦(Jeffrey Epstein)是一位華爾街金融家,也是一名因涉嫌性犯罪、未成年性交易和人口販運而備受爭議的人物。 2019 年他在獄中「自殺」,但案件留下諸多謎團。他長期與多位美國政商界名流關係密切,包括比爾·柯林頓、英國王室安德魯王子,甚至川普本人。
2025 年 7 月,一系列愛潑斯坦的關聯資料在美國法院被解封,其中部分文件涉及愛潑斯坦在「未成年陪伴」「機密名單」中可能提到的一些公眾人物,引發新一輪輿論熱議。
儘管目前尚無證據表明川普在此案中有刑事責任,但他的名字與愛潑斯坦的私人航班、海湖莊園社交記錄有頻繁交集,這為對手和媒體提供了持續發問的空間。
在此背景下,川普突然高調出現在聯準會翻修現場,砲轟鮑威爾預算、重提降息話題──是否有意製造「替代新聞焦點」?
《紐約時報》與《華盛頓郵報》等主流媒體普遍認為,此次聯準會事件的高調程度明顯超過實際政策意義,而川普團隊可能試圖透過三個目的達成「話語主導權」:
· 轉移愛潑斯坦案的公眾注意力;
· 轉移愛潑斯坦案的公眾注意力; 9 月前降息,為選情鋪路。
華爾街投資機構則對此保持謹慎態度。多數交易員仍押注聯準會將根據通膨與失業數據決定政策節奏,不會因政治短期幹預而急變。
儘管川普暫時表態「不打算解僱鮑威爾」,但這場公開爭議還是為市場敲響警鐘。當前聯準會處於微妙節點:一方面,通膨趨緩,但核心物價仍有壓力;另一方面,中期選舉在即,兩黨派對利率走勢格外敏感;同時,鮑威爾將在 2026 年 5 月任期結束,是否連任也成為觀察點。聯準會主席雖不易被炒,但若頻繁遭受政治幹擾,也可能在「制度框架」之內被架空或邊緣化。
雖然川普稱「不打算解僱鮑威爾」,但外界普遍猜測,在 2026 年鮑威爾任期結束時,極有可能換上一位更「親白宮」的人選。
那麼誰可能是川普理想中的「聯邦儲備銀行掌門」?
1. 凱文·沃什(Kevin Warsh)前聯準會理事,曾被川普考慮提名為主席;支持減稅與更寬鬆的貨幣政策;現場觀點偏鷹但更強調「靈活性」。
2. 凱文·哈塞特(Kevin Hassett),曾是川普政府經濟顧問委員會的主席,是一位保守派經濟學家,對政府政策和稅收有深入研究。
3. 克里斯多福‧沃勒(Christopher Waller):他是現任聯準會理事會成員,也是由川普任命的。他擁有深厚的宏觀經濟學背景,在貨幣政策領域經驗豐富,是聯準會內部的政策制定者之一。
這些人選有一個共通點:更願意配合白宮的宏觀政策節奏,更傾向「目標導向」而非「資料中立」。
鮑威爾的任期眼下還剩不到一年。他是否能完整走完任期,取決於三點:
· 法律層面:總統無權隨意罷免聯儲主席,必須「違法或嚴重瀆職」;
· 市場層面:金融界仍普遍支持鮑威爾的中性貨幣政策立場;政治層面:若共和黨強硬派持續施壓,輿論壓力可能加劇其處境。
但目前來看,鮑威爾並無辭職意向,他的策略是“用制度抗干預”,堅持“利率看數據、翻修看規範”,不情緒化回應、不迎合媒體——這也是他被認為是美聯儲近年來最“定力型”主席的原因之一。
截至目前,金融市場對川普這次突襲式視察反應平穩。一方面是因為聯準會尚未實際做出政策改變,另一方面也因為多數分析師仍預期最快 9 月才會降息。
但這不代表市場無動於衷。越來越多交易員開始將「政治幹預風險」納入聯邦儲備觀察參數中,特別是在 2026 年鮑威爾任期結束、總統可能更換聯邦儲備銀行高管的背景下,未來的貨幣政策方向可能面臨更大不確定性。
如果我們把這次視察看作一場「劇集」的最新一幕,那麼接下來的劇情或許是這樣展開:
·鮑威爾繼續觀望數據,不立即降息 → 特朗普及其盟友若修論攻擊,繼續在翻頁成本/做偽證
下降,聯儲開始降息 → 川普將其歸功於自己的「施壓成功」,鞏固經濟執政形象;
· 2026 年鮑威爾任期屆滿 → 若川普連任,或任命更「配合」的新主席,徹底重塑聯準會風格
再翻修話題或淪為一時煙霧彈,真正的政治焦點回歸法律與道德領域。
翻修聯準會的,不只是工人,還有政治。想壓低利率的,不只是市場,還有總統。
這場川普與鮑威爾的「裝潢風波」,或許只是這場大戲的中場休息。真正的高潮,還在等待數據、選票與時間共同揭曉。
那麼看完這齣政治宮鬥戲,你站誰?
歡迎加入律動 BlockBeats 官方社群:
Telegram 訂閱群:https://t.me/theblockbeats
Telegram 交流群:https://t.me/BlockBeats_App
Twitter 官方帳號:https://twitter.com/BlockBeatsA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