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eader-langage
简体中文
繁體中文
English
Tiếng Việt
한국어
日本語
ภาษาไทย
Türkçe
扫码下载APP

Arthur Hayes訪談:比特幣完成觸底,哪些代幣能跑贏比特幣?

2025-04-29 14:28
閱讀本文需 12 分鐘
总结 AI 總結
看總結 收起
原文標題:Global Instability Is Fueling the Greatest Crypto Boom Yet with Arthur Hayes and Mike Silagadze
原文來源:The Rollup
原文編譯:Azuma,Odaily 頻道分音版圖
2
Sm Rolltepupperjlock>ingo>Ob;今日更新了最新一期的對話內容。本集參與嘉賓為近來行情預測戰績頗佳的 BitMEX 共同創辦人 Arthur Hayes,以及剛啟動 4,000 萬美元基金的 ether.fi 執行長 Mike Silagadze,專訪內容涉及行情預測、ETH/BTC 價格表現、BTC 與黃金、基本面分析等多層內容。以下為此訪談的部分內容摘錄(重點聚焦 Arthur Hayes 的發言),由 Odaily 星球日報編譯。


Q1:回呼是否已結束?


Arthur Hayes:我認為市場絕對已在 74500 美元左右觸底。 當時川普團隊在關稅問題方面採取了極端的立場,但迫於金融市場暴跌的壓力不得不選擇妥協——畢竟川普團隊還面臨 2026 年中期選舉的壓力。


所以市場已經觸底,資金回來了,比特幣已經反彈了 25% 左右。還記得 2022 年 FTX 暴雷後的市場低點嗎?當時耶倫選擇了將逆回購從 2.5 億美元降至 0,之後比特幣上漲了接近 6 倍,我認為我們會看到類似的上漲模式,這是比特幣邁向 100 萬美元的開端。


Q2:市場的流動性和正向情緒能持續多久?上漲是否仍與川普推動的降息預期相關?


Arthur Hayes:過度關注降息有些本末倒置。 人們總想套用 2008-2019 年的經驗——量化寬鬆政策一出,美聯儲每週印鈔,我們買入資產就能穩賺不賠,這已成為金融市場的條件反射,但如今遊戲規則已變。當一般民眾都意識到量化寬鬆意味著通膨,通膨會影響執政黨選情時,政策工具箱就必須更新。 2022 年底耶倫的操作就是典型案例——雖非名義上的 QE,卻透過某種形式創造流動性,推動股市、加密貨幣和黃金在隨後 18-24 個月暴漲,直到川普就職。


現在人們卻還在等待鮑威爾降息或重啟 QE,這完全是刻舟求劍。


目前美國財政部正在實施債券回購計劃,雖不像 QE 那樣直白,但本質都是為國債買家提供槓桿。 隨著政府赤字膨脹,數萬億美元新債將湧入市場,這意味著流動性仍在註入,只是換了個馬甲。若非要等到傳統 QE 訊號才入場,等比特幣漲到 50 萬美元時你可能還在觀望。


真正需要關注的數據是波動率,尤其是債券市場波動指數(MOVE)。 當該指數突破 140 時,政策制定者必定出手幹預:例如 4 月 8 日盤中觸及 172 後,摩根大通 CEO 戴蒙立即在電視上抨擊特朗普的關稅政策,特朗普隨即改弦更張;2022 年 9 月 MOVE 突破 140 後,耶倫改弦更張;2022 年 9 月 MOVE 突破 140 後,耶倫反彈後,耶倫斯應調整債券。歷史一再證明,隨著金融體系槓桿率攀升,政策制定者的干預閾值正在降低。


川普作為「波動率製造機」恰恰是比特幣的利多。他慣用「極限施壓-試探反應-快速轉向」的策略,這種不可預測性正是加密市場最愛的養分。 我們無需預判政策走向,只要波動率上升就能賺錢--因為高槓桿金融體系根本承受不住劇烈波動。


Q3:黃金的漲勢同樣兇猛,比特幣和黃金的上漲邏輯想同嗎?


Arthur Hayes:我認為黃金和比特幣是同一現象的不同表達,只是購買它們的群體不同。 歸根究底,我認為你持有黃金是因為央行會買黃金,你持有比特幣是因為全球零售人群會買比特幣。他們想逃避的是同一個東西——過高的通膨,以及戰後法定金融體係可能的崩潰。


Q4:為什麼債務再融資會為系統注入流動性?


Arthur Hayes:關鍵在於理解「基差交易」的運作。避險基金透過現貨債券與期貨合約的價差,疊加高槓桿套利。隨著財政部放寬銀行資本金要求,這些基金能以更高槓桿參與國債拍賣。 雖然財政部回購計畫本身不創造流動性,但透過維繫國債市場運轉,使財政部得以持續增發債券——在赤字率飆升 22% 的背景下(2024 財年前六個月較上年同期),這種機製本質上是透過金融工程維持流動性供給。


Q 5 :哪些代幣能跑贏比特幣?會是那些具備真實現金流的代幣嗎?


Arthur Hayes:這讓我想起巴菲特的名言:「價格是你付出的,價值是你得到的。」


這個問題的關鍵取決於入場價格——如果你以 0.55 美元買入 efither. Silagadze),假設 Mike 描述的願景實現,確實可能跑贏比特幣,但如果以虛高價格接盤,即便項目再創造 10 億美元收入,從那個基點出發的百分比收益也難敵比特幣。


任何資產都可能超越比特幣,但取決於兩個變數:買入價格區間,以及持有期間收入成長曲線。有許多未被充分定價的現金流代幣,當「山寨季」或「基本面季」來臨時(即比特幣統治率見頂階段),確實存在爆發潛力。


Q 6 :比特幣的市佔率是否已見頂?


Arthur Hayes:我認為沒有。


機構投資者、家族辦公室,現在正經歷認知覺醒——川普打破了「美國例外主義」的幻象,暴露出這個帝國優先照顧基本盤選民而非資本安全的本質。這批資金會開始理解比特幣的存在意義,他們會增持黃金、減持納斯達克和美債,轉而配置與現行體系脫鉤的資產。 這種遷移首先會集中在比特幣而非其他代幣上-富豪們不會一上來就買山寨幣。


Q 7 :聽說 Maelstrom(Arthur Hayes 的基金)正在做一些併購工作,整合新的加密業務?


Arthur Hayes:我們正在運作一個小型併購基金。有一些現金流很好的加密業務,因為某些原因被傳統投資者誤解了。


我們在資本部署上有很大的彈性,因為都是我自己的錢,沒有投資備忘錄(PPM)限制。 我們正在看幾家公司,可能會對其中一家進行槓桿收購,作為贊助商改善其業務。 加密領域有許多細分的高現金流業務,可能不完全是區塊鏈業務,而是服務供應商,傳統私募市場投資者不太喜歡,因為它們不是 Coinbase 那種高成長潛力的公司。但如果假設這個領域會成長,我們需要某些只有加密原生機構才能提供的服務。


Q 8 :現階段,你篩選資產的標準是什麼?


Arthur Hayes:首先,我要找的是那些用戶真金白銀付費使用的協議或業務——不是靠代幣激勵,而是用戶自掏穩定幣或其他加密貨幣來購買服務。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交易平台,例如 Hyperliquid 就是典範,18 個月內從零做到佔永續合約市場 10-20% 份額。他們建立了極其高效的訂單簿系統,用戶支付的手續費直接用於代幣回購,而這種簡單直接的商業模式才說得通。


第二點關鍵在於代幣持有者如何獲益。 現在很多賺得盆滿缽滿的項目(例如某些頂級 DEX),代幣持有者卻分不到一杯羹。以 Uniswap 為例——協議賺得再多,持有 UNI 也沒用,這就是為什麼我根本不關注它的價格。如果專案方靠發幣融資起家,協議成功後卻不讓社區共享收益,那簡直是在耍流氓。


我投資代幣的核心標準很明確:第一要有真實付費用戶,第二要建立明確的利潤分配機制-無論是透過回購、分紅或其他形式。這樣我才能計算預期 APY,進行現金流量折現分析,判斷目前估價是否合理。 過去一個半月我一直在耐心佈局這類項目,因為市場非理性拋售創造了絕佳買點——僅僅因為“不是比特幣”就被過度拋售,反而讓那些現金流強勁的協議出現了黃金坑。


原文連結


歡迎加入律動 BlockBeats 官方社群:

Telegram 訂閱群:https://t.me/theblockbeats

Telegram 交流群:https://t.me/BlockBeats_App

Twitter 官方帳號:https://twitter.com/BlockBeatsAsia

本平台现已全面集成Farcaster协议, 如果您已有Farcaster账户, 可以登录 后发表评论
选择文库
新增文库
取消
完成
新增文库
仅自己可见
公开
保存
纠错/举报
提交